基本法中學辯論比賽決賽後記


2001年 2 月 24 日是我辯論生涯中其中一個最值得紀念的日子 -- 我的母校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取得基本法多面體 -- 全港中學生辯論賽的冠軍.

繼在半準決賽時我有回過學校協助學弟們之外, 今次的決賽我也盡力抽空回校幫忙, 更知道這次比賽實在贏得不易, 而比賽亦給了我很多寶貴的經驗.

這次比賽要贏其實是很困難的, 除去辯題不利外, 其他不安因素亦簡直多不勝數. 首先隊中的主力曾思霖和張家達都是中七學生, 前面正有決定入讀什麼大學的高級程度會考正在等著他們, 校內在比賽準備的一星期舉行了模擬試, 他們根本是在面對「俾斯麥的惡夢」-- 兩正面作戰. 因此不要說決賽, 本來連準決賽他們都沒時間參加, 但他們面對這麼大的困難, 仍然不理這種情況參賽的話對身心所做成的負擔, 參加了準決賽及決賽, 他們所付出的努力令他們克服了這個不安因素, 有十分好的發揮.

此外隊中七位在比賽中發言的辯員中, 中四同學佔了大多數, 他們的經驗都是不夠的, 但就需要站上大學會堂的台板, 面對上千位觀眾發言, 其壓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有些辯員甚至曾經在以前的比賽失準, 陰影未去, 更大的挑戰卻接踵而來. 很慶幸他們經過不斷練習後, 水平大幅提升, 亦克服了壓力, 在大學會堂仍然發揮出水準, 甚至是超水準, 沒有他們的努力, 要贏亦是不可能.

我們的第二副辯曾慧珊在台上口若懸河, 但有什麼人會想到在比賽前兩天她還因病而在失聲狀態? 不止是心理, 連生理上我們都遇到不安因素.

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 我們贏了, 但贏了不是最值得我們高興的東西, 而是大家都戰勝了自己, 在那麼多困難中仍然可以撐過來.

這星期與他們一起的練習及比賽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事. 首先是看著隊中的中四同學進步, 不斷改進自己的弱點. 其二是學校師生的支持. 比賽前學校得到的一百張門票全部派完了, 而眾多的老師, 同學都來看比賽, 支持我們, 甚至有些是沒有門票的都來(當然都是可以入場, 不過不一定可以坐在底層).

其三是包括我在內, 竟然有眾多以前堅樂辯論隊的「老鬼」都回來幫忙. 他們有些正在有工作, 但請假也回來幫忙. 有些更是在大專辯論界活躍中, 亦回來助一臂之力. 而且在合作上竟然完全沒有問題, 不會因人多而出現爭執, 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最後甚至是比賽之後和評判之一首席政府律師毛錫強律師的傾談也是「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 他對現在的辯論比賽, 提出了「練拳不練功, 到老一場空」的十字真言. 他的意思是, 一個人的辯技是拳, 但學識, 學養卻是功. 如果只有辯技, 卻沒有學識, 學養, 那仍然是不足夠的. 而我想我們之勝出, 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論據方面的豐富和堅實. 他更說就算這些中學生現在和大專辯論隊比賽, 亦有力一戰.

近來看大專辯論賽, 實在不得不對毛律師的說話深表認同. 也許會得罪很多現在大專辯論界的人, 但這是事實, 現在的大專辯論賽水準不及從前. 其中一個分別就是在學識, 學養這些「功」方面實在有很大的差別. 即使是在辯論技巧上, 在我剛踏入大專辯論界時, 除了自己隊的陳傳德外, 其他大專辯論隊都有很多辯論技巧十分強的辯員, 如港大的姚啟文, 孫正乾, 中大的蔡聖龍 (以及一大堆自己竟然一時間「執筆忘名」的辯員, 如現在正在擔任新聞報導員的前浸大辯員, 以前打第二副辯的). 去到我這一代可以見到的代表人物有香港大學的謝綺雯, 口下不饒人的吳江綺, 科技大學只要用兩分多鐘就已經將對手論証完全推翻的黃英傑, 香港理工大學的黃凱俊, 樹仁學院現在不知是否已半退休的郭子龍等等辯員, 他們未必說一定勝得過以前的前輩, 不過一點也不失禮(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辯員或對手, 不過再數怕完不了). 然而, 在現今要找得到這些代表人物, 比在米高佐敦退休後的NBA找代表人物還困難.

更嚴重的是在學識, 學養這些「功」方面. 今年我看過的比賽, 個別的比賽甚至反映出辯員對政治, 經濟, 世界時事等的知識嚴重不足. 更可悲的是個別的比賽甚至是由明顯對辯題及其背後知識認識不足的人取得最佳辯論員, 我不禁問 : 那是甚麼一回事.

唯一還算可幸的, 是今年大專辯論界出現了很多新面孔, 期望他們在以後的日子, 一天比一天進步, 令他們可以成為大專辯論界中名實相符的明星. (注意, 我沒有打算說現在大專辯論界的明星名實不符的意思, 我只是針對一些個別情況而言)

就算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了, 仍然都還有希望存在. 我會一直懷著這個期望, 讓現在大專辯論界的辯員推翻我今日的批評.

最後, 衷心向我的學弟, 妹們再說一次 : 和你們一定打比賽的日子, 是我在辯論生涯中其中一個最好的回憶.


回目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