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 台下發問被裁定無效
大專盃 1997 的分組形勢如下:
A組: 香港大學, 理工大學, 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
B組: 中文大學, 嶺南學院, 浸會大學, 樹仁學院, 城市大學
在修改單循環制的情況下(想知道這是什麼玩意, 可以在網站的「大專辯論比賽介紹」一環找到), 如果嶺南希望出線打入四強的話, 就要將上屆冠軍中大和季軍浸大擊敗才有希望, 以隊目前的實力來看, 恐怕沒什麼機會, 不過機會低是一回事, 沒有人願意未打先放棄的.
首場比賽的辯題為「港府應立例設定工資下限」中大正方, 嶺南反方.
之前曾經說過我很擔心自己到底可否入選在這一場比賽對抗中大. 當時選出出場隊員的方法是所有隊員投票, 得票最高八位隊員就可以代表嶺南去打這場比賽, 而這八人會分為兩組, 扮演正方和反方, 準備一兩天後會來一場模擬比賽, 然後再以這比賽隊員的表現來選四位隊員上台上比賽, 其他的就擔任台下發問.
結果在第一階段的投票, 我總算入選了前八名, 最少都可以問台下發問, 但比起這樣我當然更希望可以上台比賽. 然而, 雖然我在模擬賽的表現也是不錯, 但賽後舉行的投票, 我卻差一兩票而排在第五位, 無法上台比賽, 為這件事我是有點失望的.
而對於這場比賽的策略, 我們所用的策略其實是相當簡單的: 工資是由經濟學中的供求定律來決定的, 強行設定工資下限的結果, 不是沒有效(設定在市場均衡價格之下), 就是令僱主減少聘請員工, 只會帶來失業. 而在剩下的時間, 發言的內容稿, 講解論點的例子等我們都已經完全準備好, 就只是在等待比賽的開始.
比賽就在香港大學學生會外的平台舉行. 在試咪環節上我們的台上隊員有點長他人志氣, 不斷在強調對手的強大, 例如將對手形容為日本漫畫《Slam Dunk》中的「神奈川皇者」海南大附屬, 而自己在「向皇者挑戰」. 即使中大那邊已經謙虛地說「大家都是皇者」, 我們那邊仍然要妄自菲薄. 在比賽未開始前, 已經輸了第一個印象.
而在比賽的過程, 我們是完全被中大的壓力迫得透不過氣. 本來中大就已經是一隊很強的隊伍. 台上的辯論員各有不同的風格, 然而都能把屬於自己的風格發揮到極點, 再加上技巧和資料上又比我們豐富, 的確不易應付, 而我方又因為壓力的問題似乎自縛手腳, 即使對方犯了一些明顯的錯誤都不懂得反駁. 例如對方以供求理論是「古典經濟學」就抹殺了其價值, 然而那有那麼簡單的? 是古典, 古老的東西當然不代表那就已經不合時宜. 然而我方連這一點都已經無法指出了. 面對強大的敵人我們連自己的水準都發揮不出, 因此比賽到了一半, 我已經知道 -- 恐怕勝負已分.
然而我絕不打算放棄. 我發現中大的辯員曾提過香港在幾十年前已經簽訂了一條國際公約, 因此已經在實行了, 我認為那是一個弱點, 只要指出對手論証過程中犯了很大的毛病, 也許有希望把形勢扭轉吧?
因此我請纓作為第一位台下發問. 而我發言的最後部份大致上為「正方一方面說現在香港已經在實行工資下限, 一方面又將現時工人的情況說得那麼慘, 那麼多人赤貧, 那是否已經代表了實行了工資下限也根本沒有用? 正方是否犯了辯論中最不可以犯的東西 -- 自相茅盾呢?」
第一次在大專辯論賽發言, 而且在這樣的苦戰底下, 連我自己都緊張得全身顫抖. 但更令我心亂的是在發問時台下面的評判的異常反應.
然後, 三個評判一致認為我這樣的問法並不算是在發問, 理由是「你叫對手怎樣答? 難道出來說他們是犯了自相茅盾嗎?」辯論時問對手問題本來是要將對手的弱點暴露出來吧? 不以將對手問倒得啞口無言為目標來發問, 還問什麼問題?
不過在一兩年後, 我發覺原來並不只是因這個原因而令問題作廢, 而是有些評判不知為什麼, 總是認為反問並不算是問問題的方法. 甚至連某些辯論員也如此認為. 多年後我有一場比賽, 對手出來抗議「反問不算是問問題」. 似乎, 在不少香港人心目中, 使用中文時, 問問題的方法就只有設問一種而已? 兩年後就有一場比賽, 因問問題的形式和我一樣而被裁定問題無效, 因而令戰果逆轉, 在以後我會談及的.
結果, 在那場比賽, 嶺南兩人, 中大一人, 他們的台下發問都因此而被裁定無效, 而無效的結果是, 發問者無得分, 被問那方不需回答便可得滿分 30 分.
因此, 連台下發問的環節, 嶺南又再大比數落後.
結果不言而喻, 中大以 3:0 勝出, 而且在總分上, 有超過三百分的差距. 這等於宣佈嶺南已經出局.
經過如此大敗, 卻反而沒有影響我們的情緒. 我們仍然留在比賽場地看另一場比賽, 由科技大學對教育學院. 其實比賽教育學院是佔上風的, 因為辯題是討論目標為本課程, 教院的同學比較在行. 然而, 最後的比數卻是科大以 2:1 取勝. 而教院最不滿的地方是評判之一是連粵語都講不出的, 對於粵語辯論能聽得明多少, 實在很值得懷疑.
出現如此的情況, 某程度上是迫不得已的, 因為評判的數量並不夠. 甚至去到那場比賽前幾小時都未能找得齊那場比賽的三位評判, 因此到最後就算濫竽充數, 也沒有法子. 這情況在以後的大專辯論賽得以改善.
至於其他大專辯論賽第一輪的戰況, 香港大學與理工大學進行了一場激戰, 到最後香港大學以 3:0 取勝, 然而每個評判所給的總分都十分接近, 理工大學輸得比較不夠運. 而香港大學的結辯以其「輪流轉怪論」取得了最佳辯論員(香港大學的立場是要反對公屋富戶政策, 而該結辯認為公屋富戶政策會令在住公屋而又稍有能力的要被迫入住私人樓宇, 但由於負擔太重他們很快又會負擔不起又要去再住公屋, 然後又會成為富戶被迫入住私人樓宇......最後一生都要這樣循環下去), 在場不少觀眾對評判的決定是十分不滿, 而理工大學有些隊員甚至不甘心得哭起來. 在A組港大和科大暫時處於有利位置.
至於B組方面, 浸會大學的第一場比賽以 3:0 大勝樹仁學院. 其實樹仁學院到第一副辯的環節時仍然領先, 但之後被浸會追上並把距離拉遠. 城市大學的第一場比賽要面對中文大學, 結果以 0:3 敗北, 到此中文大學已經肯定打入四強.
而嶺南唯一的出線希望, 就是在第二場比賽對浸會以 3:0 取勝, 而且總分上要拋離二百多分, 以雙方實力的差距來看, 這只是數字上的可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