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入隊之前
我已經不記得在什麼比賽了, 我們贏了. 之後有一天我碰見前嶺南學生事務署主任陳月娥小姐時告訴了她這一個好消息, 她竟然興奮得捉著我的手說 : 「太好了! 太好了! 我們贏到比賽了! 你知不知道? 我們的中文辯論隊以前次次都要輸 3:0 呢!」比賽是我打的, 但我竟然沒有為一場勝利而那麼興奮.
而即使回顧在我剛入學的時候, 當我在迎新營說我打算加入辯論隊時, 學長學姐的第一句說話總是 : 「嶺南辯論隊? 他們的水準很低的!」
以上的正是在我入隊之前嶺南中文辯論隊的戰績和形象.
的而且確, 當時的辯論隊戰績實在低落得可以. 當時的大專辯論界, 剛過了由陳永明(沒錯, 就是那個「孔子傳道人」)教授麾下的浸會大學辯論隊的全盛時期(聞說當時他們比賽沒有不贏的, 絕對無敵), 取而代之是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高高在上. 而嶺南呢? 不要說和他們去比, 要擺脫每場大賽不論對誰都是 0:3 大敗的戰績已經不容易.
但這樣並不是說我的前輩真的非常無能. 事實上嶺南辯論隊當時還在草創階段, 全隊上下都沒有人真的有大專比賽經驗, 亦未開始將訓練等工作系統化, 制度化, 一切都仍然在摸索當中. 要即時就取得成就的話, 根本就是不清楚情況就提出的過份要求.
改變嶺南辯論隊的積弱形象, 由選舉 1996-97 年度隊長那一天開始.
候選人有兩位, 第一位是自薦的陳傳德. 在隊中他已經是比較有辯論比賽經驗的, 這是由於他入讀嶺南之前, 就已經在教育學院讀了一年, 並打了一年辯論比賽. 當他正打算在教院辯論隊大展拳腳之際, 嶺南接受了他入讀的申請, 因此他就加入了嶺南辯論隊. 在之後的大專盃初賽, 雖然嶺南兩場皆以 0:3 敗北, 但他每次都可以把最佳辯論員獎項拿到手. 另外一位候選人是被一些隊員推舉出來參選的葉沛瑜.
投票的結果是: 兩位候選人各得七票, 另有一人棄權, 平手. 因此要取消棄權票來進行第二輪的投票. 這次陳傳德取得了關鍵性的一票, 成為了新任隊長, 至於葉沛瑜就成為了副隊長.
陳傳德為嶺南辯論隊留下了一份最詳盡的年度計劃(Year Plan), 這是前無古人, 後亦未見有來者的貢獻. 他從頭分析辯論隊現在有什麼不足之處, 由無到有地創造了一個新的訓練模式, 以及隊的規章, 甚至如何選人參加比賽也定下了方法. 一切總算有個機制.
另外一個貢獻就是他為了辯論隊可以有多些實戰的經驗, 一手促成了三角辯論賽的開辦. 三角辯論賽是由嶺南, 教育學院及樹仁所參加的一個三角賽, 以單循環形式決定冠軍. 在每年除了大專盃就沒什麼實戰的嶺南來說, 這正好增加了經驗.
第一屆三角辯論賽的海報
第一屆三角辯論賽的冠軍, 由嶺南辯論隊奪得. 他們兩場都以 2:1 擊敗對手. 而且兩場均是在總積分上輸了, 而在評判票數上贏了, 可見贏得實在不輕易.
就在這個環境底下, 我填了嶺南辯論隊的入隊申請表.
為何我會作出這一個決定呢? 有兩個原因 : 第一個是我聽聞沒有課外活動的話他日找工作會比較困難, 因此我希望找隊校隊加入. 但有什麼校隊會收我呢? 我想除了辯論隊之外, 也沒有其他了. 雖然我很喜歡足球, 喜歡的程度遠甚於辯論, 但以我的足球技術最後被拒絕是必然的, 而我在中學的辯論活動上, 由於總算在星島的全港中學比賽打入了前四名, 我想比較有把握吧.
另一個原因是, 在中學時我有一個好朋友, 他比我早一年進入了大學(還是我本來希望入的中文大學), 可是那裡的辯論隊卻沒有收他. 我當時想我那個朋友的實力根本不可能選不上, 因此很想會一會中大辯論隊, 看看是否真的可以如此浪費人才?
不過一切, 都得先入到隊才可以吧?
第一屆三角辯論賽, 嶺南在主場捧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