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三角辯論賽 -- 嶺南大學 對 教育學院
這次的辯題曾在聯校中文辯論比賽的十六強戰出現過, 論整體表現來說兩場比賽各有可取之處, 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嶺南在較早前與浸會大學的友誼賽落敗, 創出了跨年度八連敗的新紀錄. 然而賽後聽聞他們表現並不差(我並未看過這場比賽), 且看今次表現如何.
比賽辯題為「香港大專實行學分轉移制利多於弊」, 嶺南作為正方, 拿出了一套非教資會提出的那套學分轉移制, 其內容主要有幾點, 包括有七成學分必須於原本院校就讀, 即使到了其他院校修讀學分, 該院校也不會因多了學生而得到更多的資助(簡稱「錢不跟學生走」), 及必須符合想跨校修讀科目的最低入學要求(例如說, 讀開文科的大概不能去跨校讀醫科了). 這些特點可以避開很多攻擊, 所以可見他們是有花過些心思在策略上面, 但有些地方卻考慮不周, 令他們在某些地方不斷受反方攻擊. 例如說, 當現在已有一套大家知道的學分互通制(即教資會提出的那套), 要提出一套不同的方案正方在主辯應該就開始要下功夫, 最少應該指出, 有什麼理由令今天不需要特別討論某一套學分互通制. 然而正方並未這樣做, 結果全場不斷被反方的教院以此來攻擊他們離題(但教院全場並未提出「離題」這個字眼). 這不能說單是正方主辯一人的責任, 而是全隊人在比賽前考慮不周. 在不斷就討論應是那一套學分互通制時, 正方的一副, 二副甚至台下答辯都未能有力地反擊反方的質疑. 例如說因教資會那套叫「學分累積及轉移制」, 因此不是「學分互通制」, 以此來回應很難叫人信服, 加上反方亦提出連政府都以學分互通制來稱呼教資會的方案, 更使正方這樣的回應更難在此戰場獲得優勢. 正方到了結辯才指出根本教資會那套只是建議, 不像反方說的「一定會於幾年後實施」, 才是較有力的反駁.
正方在這場比賽的另一個問題是我覺得他們實在太過於著重講自己手上的稿, 在反駁方面做得比較差, 不是根本沒有反駁就是反駁並不有力. 不有力的例子上面已經提過, 而台上亦有辯員面對反方的論點時就只懂反駁說對方提的問題只會在教資會的一套出現, 但正方並沒有提出教資會方案, 之後就講自己那套方案的好處而再沒有反駁, 先不論上面那麼短的意思要用上很多時間去講(即是累贅), 這種中間缺乏推論的反駁本就有問題, 最少正方應指出為什麼反方指出的問題只會在教資會方案出現, 但一來正方未有指出, 二來反方的論點在兩套方案都有出現的情況也不是沒有, 例如說因要雙方院校都同意學生才可以跨校修讀學分以致影響自由度, 我不信正方提出的方案學生就不用得到院校同意. 反方其實也可以把握這些失誤而借機指正方逃避問題, 以取得更大的優勢, 不過他們並未有發現這一點.
正方的其他問題包括缺乏修辭及語文技巧, 個別辯員說話速度過快已是這一兩年的老問題, 難以在一朝一夕間改進. 值得一提的是正方的結辯亦即本年度隊長的表現不差, 以多個例子說明己方立場均比較貼切, 亦對一些問題有較為出色的反駁. 只是其實他應該早就將反駁的內容交給一副及二副去講, 那樣很早就將反方表現得最有力的攻擊也封塞了, 這樣比賽應在中段就能定局. 不過, 今場台上的正方辯員都是比較缺乏大賽經驗, 如能在以後的比賽快速地進步就行了.
至於反方方面, 其實這場比賽他們是站在很有利的條件下比賽, 他們台上的隊員較有大賽經驗, 而且這條辯題從我聯中那場比賽的情況來看, 反方很有利, 而且又是打教育辯題, 唯一問題是他們只有五位隊員, 要一位隊員問完三條台下發問. 然而老實說他們臨場表現是叫人失望的.
全場比賽他們唯一可取的戰場, 就是上面所提及那一套學分互通制才是辯題應該討論的. 然而在此戰場他們的表現是較為優勝, 但也很難因此就叫評判相信那套教資會方案就是如他們所說「五年後必會實行」, 事實上那套只是建議我想評判始終都是教育界人士, 不會不知道的, 因此教院在這一點上有優勢, 但無法就此確立勝果.
但在其他方面他們的表現則乏善足陳. 原本在這條辯題上其實資源分配一環已可大做文章, 並可將正方趕入兩難的局面. 如果「錢跟學生走」, 「出超」(即很多學生外流到其他院校但又很少學生從外校來到自己院校修讀)的院校, 資源會進一步減少, 影響教育質素甚至院校的存亡. 那一大堆罪名就可加於學分互通制身上了(例如影響教學質素, 院校發展空間等等). 而反過來說, 若錢不跟學生走, 在院校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不單難以實行(那根本談不上利處), 勉強實行只會令「入超」的院校應付不來而又會影響教學質素. 可是作為反方的教院竟然沒有想到利用這個兩難. 全場比賽他們提出幾點的弊處, 然而當中最無力的一點他們竟然花了大部份的時間來闡釋, 其他重要的都輕描淡寫.
那一點就是說因為學生跨院校修讀要雙方院校批准, 因此他們的自由度就受到影響了. 一來我很懷疑要雙方院校批准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二來他們這個論點要成立要先假定有院校會關上門不讓學生跨院校修讀學分, 而這些東西反方也只能想當然地指出. 因此這論點論証本身就不足, 其弊也比資源分配, 教學質素, 擾亂教改步伐, 行政費用高昂等其他論點來得太小. 可是這些重要的論點不是沒有提出, 就是只在某辯員略略講過. 內容嚴重分配失誤, 將較不重要的當成最重要的, 用最多時間去講, 而且也不能有力地論証該論點, 這是教院這場比賽失敗的主因.
再者, 令人感到驚訝的, 是一些正方提出的東西, 可以反駁的反方沒有反駁來得分. 上面在評論正方表現時已經提及過幾點, 現在再提的另一點. 正方多次提及現在已有學分互通正在實行, 但其實反方應該指出那只是在同一學術範疇內學分轉移的例子, 完全不可以以此來論証不同學術範疇學分轉移的可行, 可是教院未有提出. 此外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發言超時, 單這問題已令他們每位評判損失 10 分, 在已取不到優勢的情況下, 這些失分已是不可接受, 而且那些超時發言的原因只是結尾過於累贅而已.
這場比賽, 反方本可以有很大的優勢, 但卻沒有把握, 因此最後比賽結果是嶺南以 2:1 勝出. 但本屆三角辯論賽鹿死誰手仍未知曉, 最少上屆奪冠的樹仁仍未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