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需要Napster?○
有一種新軟體叫做分享鼻吸器(Share Sniffer),它讓檔案分享比以前更容易──也更危險。
法院或許在追殺Napster時表現不錯,但是美國唱片協會和智慧財產權的擁護者,都無力對抗科技在這方面的進步:peer-to-peer 檔案分享,電腦之間交換檔案的合作模式。到目前為止,檔案分享軟體如Gnutella和Freenet都曾在與Napster相關的新聞中被提起過,但是卻很少人注意到最明顯的檔案分享方法──利用Windows作業系統中聲名狼藉的安全漏洞。
這個漏洞是叫做〝NetBIOS〞網路通訊協定,如果你不知道有這個東西──或者說,你曾經不小心指示它對全世界打開你的電腦(曾經發生過)──它像是個張開的管道。NetBIOS允許任何電腦使用者對其他人開放全部或部分的系統,只要在控制台的網路設定開啟檔案分享,在〝別人也可以存取我的檔案〞選項打個勾。那些可恨的病毒傳播者長久以來,都是利用這個家庭網路設計不完整的弱點來散佈他們的作品。去年三月,根據電腦緊急回應小組(CERT, 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的事故紀錄顯示,破壞者利用所謂的開放存取,散佈一種指示數據機感應電腦去打119電話的病毒。
然而,那些不過濾檔案交換的擁護者,現在認為開放存取是個取代Napster的可能選擇,一種允許音樂交換無須仲介的便利安裝系統。唯一的障礙是如何找到誰的檔案願意分享。於是,分享鼻吸器應運而生,這套軟體在二月二十三日發表,創作者是四十歲的Kerry Rogers。分享鼻吸器會掃描開放電腦的網路通訊地址名單。安裝分享鼻吸器,輸入某一區塊的IP地址讓它去掃描,離開幾個小時;這套軟體會在這部分的網路上找出開放檔案的所有電腦,每找到一個它都會以〝哈秋〞聲提醒你。這套軟體的初級版是免費的,其他不同的升級版只需花費美金10元到100元不等。
Share Sniffer公司的總裁Michael Pommerer否認故意選在Napster被禁止的時機,發表這套軟體大發利市。他承認使用這套軟體交換音樂檔案的方式與Napster大同小異,但卻沒有任何法律上的爭端。他說:我們比Napster好多了,Napster將使用者的資訊目錄化並保存它。但是分享鼻吸器只是叫Windows執行一個指令,並登錄執行結果而已。
他說:Kerry早在1995年就開始研發這套軟體,那時Napster的Shawn Fanning還在學校讀書呢!Kerry有BBS的背景,他最初的目的是希望在網路上為研發軟體的人張貼檔案。因為寬頻服務(cable和DSL)的引進,它才變得合宜。這是最大的推動力。我們只是認為讓大家不必經由檢查與過濾,在網路上交換資訊是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