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s delivery on line!

Taiwan's Universities Fair!!

Welcome to My Planet!

You are Human Being No.

to Visit My Planet! (Since Dec. 12, 1999)


網際網路在親職教育推廣上之研究

林世恆、許憶華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由於資訊化的普及,網際網路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在NII(國家資訊通訊基本建設)推動下,上網人口已突破三百萬人,我們已邁入資訊化的社會,有愈來愈多的知識及訊息是透過網際網路來傳達。網際網路的多媒體(聲音、影像、圖片、視訊)特性較易引人注目,與一般傳媒不同;而且在網路上的資料更新容易,使得資料更具有即時性。況且今日上網可說是輕而易舉,舉凡網路咖啡、資訊商場、中華電信局、火車站的公用網路等,隨時隨地都可以在網路上取得資料。所以網際網路成為當今最受歡迎的媒體之一。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社會趨勢調查」,發現家庭中的親子關係,較之傳統社會有很大的改變。其中父母不知道子女交友情形的佔33.52﹪,不瞭解子女興趣的佔25.57﹪,不瞭解學習情形的佔17.83﹪。而已婚的成年人自認需要小孩的卻高達98.31﹪。需要小孩的理由是:維繫婚姻關係和享受親情;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是為了傳宗接代與養兒防老。調查結果也指出,父母照顧子女最大的困擾是沒有時間,其次便是覺得精神和體力的負擔太重,受訪者大多表示父母難為,由於難得有時間陪伴子女,親子間所從事的活動也極為貧乏,81.7﹪的父母僅是陪子女看電視而已。這些找不出時間和子女相處的父母是怎麼管教他們的孩子?用責罵的佔七成,用體罰的佔三成;會體罰孩子的父母隨著教育程度的降低,比率提高;國小程度的父母有一半是用打罵的方式管教自己的子女。

根據上述調查發現,現代人都認為需要小孩,但是卻沒有辦法花時間跟體力來教養這個孩子,只能透過傳統的打罵方式來管教孩子,無怪乎社會風氣日漸敗壞,犯罪年齡降低、青少年犯案的比例遽增,尤其最近子弒雙親及攜子自盡等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件,更凸顯親職教育的急切需求。

近來網際網路上也漸漸出現一些以親子教育為主題的網站,但大多只是趨向於文章資料的提供罷了,較缺乏與使用者的互動以及一些相關服務。因此,期望本研究能透夠網際網路提供更完整的服務。

二、研究問題

1.如何應用網際網路來推廣親職教育?

2.網際網路在親職教育推廣上的應用成效為何?

三、研究目的

希望透過網路豐富的資源及無遠弗屆特質,運用多媒體互動的方式進行遠距學習來傳播親職教育的理念,不僅達到傳遞訊息也能利用聊天室及留言版的功能,方便與使用者有意見溝通機會,達到雙向溝通的目的。也讓學習者能在網路上自我學習、自我評量,進而自我成長,習得到正確教養兒女的方法。並評估網際網路在親職教育上推廣應用的初步成效。

四、名詞解釋

1.網際網路(Internet):

原指全世界相互連結的網路所有的集合,連結數以千計的小型網路與上百萬個電腦使用者。本研究僅使用繁體中文(Big5碼)的全球資訊網、Java、CGI、E-mail及FTP。

2.親職教育

指的是在網際網路上提供課程、訊息、線上及時討論、討論群組,並聘請專家為有問題的網友解答,提供近似遠距教學的服務,以幫助父母學習「如何當好父母」的知識與技巧。

貳、相關文獻探討

一、遠距教學

因地理上的距離,老師與學生無法同地同時進行教學活動,藉由遠距教學之方式作為時空隔閡之橋樑,達到教育目的。遠距教學方式則隨應用電腦與電信之傳播媒體的演進,在各階段發揮其不同的功效。遠距教學的歷史已經很久了,而且跟傳播科技的發展及應用密不分。一開始的遠距教學形式是以函授教學(Correspondence)的方式進行,時間約在十九世紀後期。那時,主要以郵寄方式克服遙遠的距離,將講義、教材寄給每個求學者,供學習者自行進修閱讀。遠距教學的重大變革是發生在無線廣播發明後,而隨著本世紀中葉「電視」的發明,將遠距教學帶到一個兼含視覺與聽覺學習方式的新階段

不過,現有電視頻道提供之單向傳播,無法做到傳統教室面對面教學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之互動感。對於傳統遠距教學的一些限制,遠距教學的參與者開始試圖引入新的電信、電腦、傳播科技來改善這些困難,改單向傳播為雙向互動,並強調視覺功能。例如:雙向的視訊教學、電腦教學網路、電子佈告欄等;有些尚在開發中,有些則是將已有的技術作出更佳的應用。

新一代的遠距教學,不僅提供交通不便的區域一種教育途徑,分隔遙遠兩地的師生間,只要師生間之教學過程無法同時同地進行,遠距教學系統就應該在此扮演起輔助教學的角色,不論師生間位在遙遠的兩地或是相鄰的大樓裡。

新一代的遠距教學必須讓授課老師與上課學生間儘量享有學習上的便利性,且需比過去更活潑生動。因此,發展具多點交談、多媒體視訊傳輸能力的系統,是當前與未來遠距教學的走向。

「遠距教學」結合資訊與通信技術,提供給學習者一個不需與老師面對面授課的雙向、互動的學習途徑。它是一個對電腦資訊及網路的新興應用,各先進國家目前都積極地研究發展它的技術,希望能夠將它應用到各層面的教育及訓練,以改善目前教育訓練模式的缺點。

當前遠距教學系統之發展,大致可分為三類:

即時群播教學系統

這一類系統有一間主播教室及一間或者數間遠端教室,老師在主播教室授課,學生則在遠方另一個遠端教室聽課,師生間可以做即時的交談及問答,教材設計與呈現方式多樣化。

虛擬教室教學系統

這一類系統則利用電腦軟體設計出一套教學管理系統,模擬教室上課的情境(如老師授課、舉辦考試、指定作業或回答問題,學生學習課程內容、提出問題或參加考試等)。老師及學生在任何時間都可以在電腦前,透過通信網路,與教學管理系統連接,隨時授課或學習。

課程隨選教學系統

這一類系統是利用目前資訊界最熱門的「交談式視訊點播(Video-On-Demand, 簡稱 VOD)」技術,學生可以在電腦或是裝有控制盒(Set-Top Box)的電視上,將所要學習的教材透過網路取得,並且依照個人學習速度操控播放過程,進行遠距離學習。

遠距教學是一個對電腦資訊及傳輸網路科技的新應用及挑戰,當前國內外已有學校及公司機構利用小規模的遠距教學系統,作為學生上課及員工受訓的工具。所採用之教學系統皆以上述三種模式為基礎,配合各自區域性之資源及需求,架構網路進行教學活動。

(中華民國遠距教學特展 http://spring.nii.nchc.gov.tw/Remote-Edu/Exp/index.htm,1998)

所謂遠距教學,就是讓無法在「同時、同地」學習的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一個好的遠距教學系統,不僅提供教材,還要能讓師生有雙向互動的機會;而教材的呈現,應該以「多媒體」的效果較為吸引人,也就是兼具視覺、聽覺的學習;更甚者,應該提供「即時交談」、「即時視訊」的功能,讓有疑惑的學習者,可以迅速獲得解答。在網際網路上,透過WWW可以讓學習者自行操控學習進度,而E-mail、留言板可以達到雙向溝通的目的,甚至「線上討論」可以做到及時交談的溝通,達到遠距教學應有的效果。

二、網際網路的理論基礎

(一)超文件標記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簡稱HTML)

它是由 SGML 發展來的。 HTML是 1989 年 Tim Berners-Lee 在 CERN(高能物理實驗室)的時候創造;而在 1990 年被 World Wide Web 開始使用,沒人想到這一個簡單的發明,讓整個 Internet 發生如此具大的改變。HTML 是具有多種風格語言。透過一些特別的標籤 (tag) 來呈現各種不同的風格。

HTML 具有幾項的特色:

1.使用改寫標籤

2.隨視窗大小改變的文件

3.忽略多餘的空白與行距

4.超鏈結的功能

5.呼叫程式

由於 HTML 的特色,使得它的發展越來越受矚目, 事實上 World Wide Web 組織也發展了一個瀏覽器,這一個瀏覽器叫做 "Arena",它可說是專門用來測試 HTML 3.0 語法的一個瀏覽器。HTML 3.0 的發展是一種開放式的結果,任何對 HTML 有興趣的人都可加入這一個發展的組織。 HTML 的語法漸漸在增強中。

(二)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簡稱WWW)

全球資訊網是「歐洲核能研究組織」發展出來的,這是在日內瓦的「高能物理實驗室」(簡稱CREN)的Tim Berners-Lee於一九八九年三月首先提出,最初是為了幫助科學家分享資訊創造了軟體的雛形。數月後,美國高速計算應用中心(簡稱NCSA)開始發展一個叫做Mosaic的人機介面。其目的是希望從這樣的計畫,發覺新的研究領域及商業價值。這道人機介面一直到一九九三年初,才正式公開給外界使用,也因此很快地流行起來,並且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賦予了公共網路一個理想的模型。

在網際網路上的很多地方,資訊網都提供了文字、圖像、聲音、及影像。人們透過Mosaic、探險家(Explorer)、網際領航員(Navigator)等的軟體在全球資訊網中探險,這些瀏覽器可當作在瀏覽時的導航(大衛.莫爾斯,1997)

WWW 的主要架構是主從式架構(Client/Server),就是伺服器與用戶端分別位於兩地不同的電腦,伺服器端負責檔案的存取工作,而用戶端負責文件的呈現方式,當用戶端向伺服器提出要求時,伺服器才送出資料給用戶端。好處是連線只是暫時的,而不像遠程載入(telnet)一樣必須要時時刻刻保持連線。

全球資訊網上不同資料型態在資料交換時是透過「超文件傳輸協定」(Hypertext Transmission Protocol,HTTP),因此結合多媒體的全球資訊網服務,舉凡圖片、動畫、聲音、視訊等,都可以透過「超文件標記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編輯成超文字(Hypertext)提示於WWW畫面上,並可結合網路超連結(Hyperlink)技術,使網路技術具有資源共享之特性。(謝淵傑等,民84;黃天佑,民85)

(三)共通閘道介面(Common Gateway Interface,CGI)

共通閘道介面是一個資訊伺服主機(WWW 伺服器),對外資訊服務的標準介面,共通閘道介面是介於用戶端(Client)與伺服端(Server)兩者之間,它的功能為將用戶端的要求(Request),經處理過後,再轉傳送至伺服器端;同樣的,由伺服器端轉送給用戶端的回應 (Response)也會經過共通閘道介面處理後,再轉送到用戶端的電腦上。

(四)JAVA語言

JAVA語言是由昇陽公司所發展的程式設計語言,可在全球資訊網上的首頁產生動畫和互動式的功能。

JAVA類似C++程式語言,但較簡單。只要連上網際網路尋找JAVA應用程式伺服器,把應用程式下載回自己的電腦,即可使用JAVA了。但這仍只是一部份,主要的JAVA程式還保留在伺服器上,1996年昇陽公司開始銷售以JAVA寫成的全功能應用程式軟體,其中HOTJAVA是全球資訊網的瀏覽器。(大衛.莫爾斯,1997)

(五)電子郵件(Electronic mail,E-mail)

利用電話線和數據機在電腦兼傳送的訊息,通常是文字。也可以透過商業網路或電子郵件服務儲存,等候對方來取信。

電子郵件典型的位址包括兩個部分:信箱(人名、公司名稱、群組名稱)和主機名(信箱所在的網際網路主機電腦名)。假如有這麼一個位址wang@owl.com,信箱就是wang,主機名是owl,而.com代表這是商業網站。

電子郵件訊息分兩個部分來寄送:表頭(顯示作者、發信主機、標題)和文字內容。如果和大型的線上提供者通訊,只要順著提示打上文字即可。你還可以藉由其他電子郵件功能而得益:別名、附件、副本傳送、寄信名單、收信通報等。(大衛.莫爾斯,1997)

(六)檔案傳輸協定(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

網際網路上的一種服務,可以從一台電腦複製檔案到另外一台電腦上。在網際網路上找尋資料時,會使用搜尋程式(像Gopher),一旦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就可以複製一份過來。傳輸則是由檔案傳輸協定來控制,通常只能傳輸美國標準資訊交換碼或擴充二一十交換碼的檔案格式,前者絕大部分用在個人電腦,而後者是IBM用在大型主機上。(大衛.莫爾斯,1997)

利用全球資訊網,可以透過超文件標記語言,進行超連結(Hyper link),讓使用者進行非線性式的學習,有別於一般平面媒體必須直線進行的模式,而Java語言則提供許多方便的資源(如計數器、報時器),並且讓網頁更為生動、活潑。E-mail及CGI則提供雙向互動的機會,CGI更提供及時交談的功能。FTP是上傳網頁不可缺少的工具,網頁的更新、修改都必須透過FTP來進行。

(七)網際網路的使用者分析

根據天下雜誌在1998年10月所進行的「網路大調查」研究顯示(網際網路中心,1998):

1.年齡:

20~39歲的上網人數佔了總上網人數的73﹪,而30~39歲的青壯族群從97年的17﹪成長到30﹪,由此可見經常上網的族群,有一大部分是將要為人父母、或初為人父母的人,他們在吸收有關親職教育方面的資訊會比較急切。

2.吸收資訊的管道:

本次調查發現,經常上網者每天花在看電視、聽廣播、看報紙和雜誌的時間,大約是五小時,與97年差不多還是比一般人高,凸顯網路族可望吸收資訊的特色。但是網路族花在電視和廣播的時間略增,看報紙和雜誌等平面媒體的時間則減少。這部分顯示單從平面文字來獲取資訊已無法滿足網路族,聲光影音的媒體效果,對他們來說更有吸引力。

3.婚姻狀態:

婚姻狀態也呼應網路人口年齡增加的趨勢,在經常上網者中,已婚者上升到三成八,比97年增加七個百分點,表示在已婚者這個領域中仍有潛力。

4.得知網址訊息:

有將近五成是透過搜尋引擎網站,兩成七是從朋友處得知、兩成六式經由已知網頁上提供的網址,在雜誌或報紙上看到的也各有兩成,所以在搜尋引擎上登錄是一個不錯的宣傳方式。

根據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於民國八十五年四月所進行的「發現網路台灣地區WWW使用者調查」的研究(陶正超,民85)

5.使用者在WWW從事的活動:

「隨意在WWW上瀏覽」與「搜尋特定主題的資訊」,可以說是WWW上最典型的活動。至於「閱讀電子報紙」與「閱讀電子文件」,則因電腦銀幕不利閱讀,且內容相同的替代媒體多,故排名居中。所以如何讓主題凸顯,並且使文章容易閱讀,是網站設計的重點之一。

綜合調查所述,多媒體的聲光影音效果仍比較吸引網路族,因此網站的設計,不能太過單調。而即將為人父母及初為人母的上網人口佔了網路族的大多數,已婚者的上網人數也在急遽增加,因此設計網站的方向,必須要符合這些人的喜好,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許多人也喜歡探訪主題明確的網站,所以如何提升網站的主題特色,也是設計的重點之一。許多人喜歡在搜尋引擎尋找網站,因此透過搜尋引擎的登錄,將會達到一定的宣傳效果。

三、親職教育的理論基礎

親職教育的理論甚多,以下就以心理學、社會學、輔導學、人類學、生態學、倫理學中的相關理論作概要的論述。(黃德詳,民86;曾嫦嫦等,民81)

親職教育的相關理論基礎(F.S.AB繪,摘自黃德祥,民86)

(一)心理學理論基礎:

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心理歷程與行為的科學,其目的在於描述、解釋、預測與控制個體的行為,進而使人類能充分自我瞭解、自我成長與自我發展。親職教育既然重點在父母的成長與子女的健全,當然與心理學密不可分,尤其父母對子女所表現的親職行為,也是甚多心理學家關注的課題。心理學應用在親職教育上包括

1.「心理動力論」的早期經驗對人的影響;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組成;以及透過夢的解析、抗拒的處理與移情作用,使當事人能洞察自己的問題所在。

2.「行為學派」的學習歷程分析及應用行為技術與策略來改變不良行為,像代幣法、系統減敏法、角色扮演法、行為契約、嫌惡治療也被認為頗適合當作管教子女的策略。

3.「人本學派」關切人的價值與人文層面,強調每個人有其價值與尊嚴,透過同理心、積極關注、一致性與真誠、尊重、接納都是有效促進親子關係的策略,人本取向的學者相信,當個體處於被接納、關懷、愛與尊重的環境中,個人就有積極發展的可能。

4.「認知理論」主要在探討個人訊息處裡的歷程,強調知識的獲得由個體主動獲取與建構而成,因此認知取向的學者關注的課題包括注意力、記憶、遺忘、解決問題、思考技巧、創造力等訊息處理與運作歷程。

5.「神經生理取向」學者關心神經身理系統與個體行為的發展,注重神經連結、大腦活動、感覺動作的功能及對學習或行為反應的作用。各個心理學模式觀點並不相同,僅反應人類問題的複雜性而以、並非相互排斥,各個理論模式可供親職教育與子女教育上的參考與應用。

(二)輔導學理論基礎:

輔導是助人的專業活動、輔導與諮商關切如何助人才比較有效,以輔導學的觀點來看,親職教育也是助人的活動之一。不同的輔導理論取向同樣形成不同的諮商輔導體系。跟親職教育比較有關係的就是家庭或家族治療(Family therapy)的課題。所謂家庭或家族治療係以系統性的觀點協助家庭成員解決問題、成長與適應的助人活動,家庭治療的目的就在於經由處理家庭問題,而使個人與家庭均能獲益。如果父母懂得輔導原理與技術,則可幫助子女發展有目的的行為,建立健全的人格,使成為一個均衡發展的「完整的人」(The whole person)。

(三)人類學理論基礎:

人類學是研究人類發展的科學,關注人類的起源、存在、改變、以及現代人類的演化過程、同時也對現代與過去的社會加以探究。人類學家發現婚姻是人類社會的普遍與共通性的現象,婚姻就是社會對男與女在性與經濟上之結合的認可,有了婚姻,就開始會形成家庭。婚姻與家庭同是人類進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個體生活與生命延續的組合。

(四)生態學理論基礎

生態學是在研究生物個體之間的關係,及生物個體因環境改變或在複雜環境中的適應與發展情形。生態學家關心人與環境的交流與轉變。生態環境的研究上,環境有內在環境與外在環境兩個層面的意義。

就家庭生態而言,家庭的外在特徵包括房舍的建築、布置及生活水準,內在特徵則是家庭生活氣氛的綜合表現,如凝聚性、適應性等。在生態學上,生態環境的平衡,是生物生存美好的必要條件,也是進化趨優的充分條件,對家庭生態而言也是如此,如果家庭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將產生問題家庭,所以個人與家庭及環境是密不可分的,牽一髮可能動全身。

(五)社會學理論基礎:

社會學是探討集體行為與社會結構及功能的科學,其中心要旨在於探討社會關係與人類活動發生的過程,由於家庭是群體的組合,因此,家庭的形成、改變、發展與功能也一直是社會學家關注的重點。社會組織通常具有:1.規範;2.地位;3.角色;4.權威等四個特質,家庭即包含了這四個特質,家庭是我們接觸最早也是關係最親密的社會組織。文化影響家庭,家庭影響孩童,因此家庭是最重要的社會化場所,親職行為就是社會化重要的部分。

(六)倫理學理論基礎:

倫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倫道理之原理」的學問,亦即探究人倫關係之學。倫理學是做人教育之本,而親職教育是親子關係的改善,在本質上,它是倫理學在家庭教育往下紮根的新教育形式。家庭倫理的完備,才能每個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否則父不父、子不子,家庭又豈能和諧。父母本身具備倫理觀念和行為,才能身教,以健全的倫理人格塑造子女合宜的生活方式與思想模式。

不同系統的理論基礎,證實了父母的多樣角色的扮演,比如倫理學裡的示範者、生態學的環境布置者、其它包括支持者、教導者、保護者、養育者、啟發者.等,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與態度,因此透過對不同系統理論的探討,可以讓我們更清楚,什麼是為人父母應該做的。

(七)親職效能訓練

親職效能訓練大概分為以下幾個學派(章淑婷,民77;黃德祥,民86)

1.吉諾特親職效能訓練(Ginott s Approach to parent Education):

吉諾特認為造成親子間問題產生,並非父母態度不好或人格上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親職經驗與訊息的缺乏及無良好親職角色的示範,他相信,以子女為中心的輔導與教育,比以父母為中心的心理治療與諮商更有助益。他特別強調要以建設性的溝通來促進親子關係,溝通的要件是尊重與技巧,而成人敏感的感受同理心的反應,對引導成長中的情緒和經驗,相當有幫助。親職效能訓練的過程包含:1.傾訴 2.敏感訓練 3.概念的行程 4.技巧的學習

2.父母效能訓練(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簡稱P.E.T)

Gardon根據Carl Rogers的理論所發展出來的模式,主要目的乃在解決父母與子女間的衝突,讓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以同理心來接納孩子的困擾,幫助父母,使他們在教養子女方面更具效能。他特別強調注重人際關係的動力,其重點在於個人與自我。其中包含情感表達的技術。他運用的親子溝通技術有三:1.積極傾訴 2.傳達「我」的訊息 3不敗的方法

3.稱職父母系統訓練(Systemat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

由Dinkmeger和Mckay所發展出的一套有組織、有計畫、連續性的親職訓練方案。其理論基礎來自Adler和Dreikurs的人類行為理論及民主平等觀念為基礎,同時集合了Adler學派的個人心理學理念及Rogers的溝通技巧,提供父母一些哲理與技巧使他們能更有效的與子女相處。Adler的學說強調人有自卑情結,因此會不斷的要超越他人,也強調人皆有社會興趣。Dreikurs闡述親子間的民主關係,瞭解兒童行為背後所隱藏的目標。,以鼓勵及行為的自然後果協助兒童做選擇。這一訓練系統的理念:1.強調社會化的重要性 2.強調親子間平等觀念 3.瞭解孩子的行為目標。

上述三種理論皆認為,親子問題的產生,多半是因為親職教育經驗與訊息的缺乏。因此整個理念相當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強調父母建設性的溝通能力,以人道取向,以子女為中心,著重親子間的尊重與平等

4.行為理論親職訓練(The Behavioral Approach to parent Education)

以Skinner之操作制約的理論為依歸,強調使用行為原理的原則來教導孩子,如;增強、懲罰、削弱、刺激類化、互相抵制、模仿等。特點為下:1.教兒童以「可見行為」為目標 2.清楚的確立子女的行為標準及管教的策略 3.行為論強調壞行為的禁止,良好行為的養成。

5.溝通分析親職教育(Transactional Analysis to Parent Education 簡稱TA)

這個理論是以溝通分析理論為基礎,強調人際間的互動行為也提出一套精密的分析架構,以幫助個人更透徹的瞭解自己和別人,並且表現出適當的行為,進而享有建設性的生活。TA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三種自我狀態,分別是父母自我狀態、成人的自我狀態、兒童的自我狀態,唯有平衡這三種狀態,才算健全、成熟的人。這個理論適合用在人際溝通上有問題,需要輔導的父母。

6.認知治療的親職教育模式(黃德詳,民86)

認知心理學與認知治療進來大受注意,尤其貝克(Back,1970;1990)所發展的認知治療法對於個體問題的形成與消除有一套思考體系,可做為面對親子問題之解決的參考。認知治療就是以認知或訊息處理歷程為焦點,分析認知與個體行為的關聯,尤其認為認知結構是情緒困擾的根源,任人因扭曲訊息而產生不良行為。所以改正行為在於找出不良的認知結構,將積極、健康的思考取代自我挫敗、扭曲、偏頗的認知。

貝克認為人的問題起源於思考的系統錯誤所累機而成,常見的思考錯誤有六大類型:1.武斷推論 2.選擇性摘要 3.過渡類化 4.加重或縮減 5.個人化 6.二分法思考。認知治療法在親職教育上有下列的應用途徑:1.有效地處理親子間的憤怒情緒 2.以理性替代自責與自我挫敗的思考 3.不求完美 4.與子女共同解決問題

上述的各種理論皆有其優缺點,而且不一定適合所有的父母,只有父母不時的省察自己,調整自己,並透過理論來檢討自己,才能真正的應用。

根據上述理論,如果能在「父母態度」方面是以「人文取向」的專心、傾訴、同理心.等技巧;而對於「管教行為」方面,採用「行為取向」的代幣制度、獎勵、懲罰、角色扮演.等技術;在「孩子的性格及人格」上,採用「精神分析」取向的早期經驗、本我、自我、超我.等觀點;「環境」方面,採用「系統取向」的模式-人的每一行為受到周遭環境,也就是所有人、事、物的影響;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注重「認知取向」對於注意力、記憶、遺忘、解決問題上的研究。如果根據不同的理論的觀點,來進行不同層面的訓練,相信會使得親職教育訓練會更加完備。

(八)推廣親職教育的窒礙

現今親職教育的推行工作都是交由學校的輔導室辦理,但活動的推展好像都不是很順利,胡坤濱(民83)歸納的原因如下:

1.學校內欠缺專業人才,輔導效果不彰,引不起家長興趣

2.時間安排上的困難,家長難以配合,參與感也不佳。

3.成人價值觀難以改變,家長的觀念及看法,都不容易加以改變

4.學校經費短缺,使得辦演講、出版刊物等與親職教育有關的活動受到限制。

5.安全問題的障礙,假日出遊、戶外教學的安全性也是舉辦相關活動與否的因素。

6.相關行政部門的支持也是重要因素,一個活動的舉辦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各行政部門的人員願意配合,將會使活動更順利。

另外,周震歐也歸納了三個親職教育效果不彰的原因:(章淑婷,民77)

1.親職教育內容,停滯在觀念層次普通知識階段,未能深入至專業知識階段及問題解決層次。

2.親職教育實施方式,仍是集會式演講,聚集百人,濟濟一堂,從不注意參與者的需要,亦不問主題之適用,僅講求辦活動的次數、參與的人數,忽視效果更缺乏雙向溝通,失去小團體經驗分享、觀念溝通、討論激盪之過程。

3.親職教育未能針對特殊地區、特殊機構,以及特殊個案提供適切的課題。形成「供」「需」之間不協調,特殊問題無法獲得解決。

總之,親職教育的推廣仍擺脫不了人、事、物的問題,包括人員的分配;家長的配合;場地、經費的來源等。但是,透過網際網路,許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包括相關知識與訊息的提供、互動性、即時性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辦到。

四、應用WWW在教學上

相當多的研究從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語意網路、情境學習等觀點來研究超媒體網路輔助學習,並提出在教學的成效上有以下效果(謝進生,民85)

  1. 個別化的學習:

長久以來,個別化的教學一直是教育人員的理想,但是學習者的特質是如此複雜,個別的需求在不同的時空限制下也難以掌控,在WWW的學習環境下提供了特殊化及一致性的教學課程,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二)提供具體的認知學習活動:

教師可將知識與知識透過連結,而呈現一個結構化的資訊。而建構出於語意網路般的分層結構,例如一個大標題下的目錄以及各個次目錄即其內容,使用者不僅可以「認識」、「比較」、「整合」、「歸納」、「判斷」,有助於知識的建構與整合。

  1. 多媒體的呈現方式有助於記憶:
  2. 透過文字、聲音、圖形、動畫、視訊等各種管道來傳遞訊息,不僅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瞭解所傳達的訊息,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親和力與互動性。

  3. 合作式學習的呈現:

透過系統創作者與使用者之間的合作,也可能是學習者之間的合作,甚至可能是與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經由電腦網路作及時(線上)或留言(離線)式的討論,促進合作式學習的實現。

(五)動態的學習管理與診斷:

在WWW教學系統中設計學習路徑的紀錄程式並建立學習型態的分類,可以記下學生的操作紀錄(瀏覽項目、時間、互動操作細節、答案的正確與否的次數),來作學生認知模式及溝通訊息型態的定性定量分析。

雖然WWW有那麼多的優點,但是應用在教學中,仍然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項(謝進生,民85)。

(一)教學內容的重要性:

WWW只是一項傳遞資訊的工具,而教學效果的好壞,應該是決定於教學的內容及教學策略的應用,千萬別本末倒置。

(二)過多的資訊造成認知超載:

對於學習者來說,過多的訊息反而是一種負擔,尤其在WWW的學習裡,很容易迷失其中而不自覺,如果沒有一個適度且結構化的進度,只會適得其反。

(三)學習者操控的問題:

學習者自己操弄學習必須在兩大前提下才能發生:(a)學習者無論何時在任何學習序列下都能夠知道自己對知識的需求(b)學習者對這些資訊有能力作適度的操控。許多非線性的連結可能是學生做出錯誤的選擇,降低了學習效率。

(四)網路傳輸速度:

現今的頻寬對於想要及時互動的動畫或視訊檔仍嫌不足,如果不把此因素考慮進去,可能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進度。

在WWW上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習者按照自己喜好的進度來學習,而且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有助於記憶,透過「討論群組」、「線上討論」也可以和其它學習者交流。但是設計者仍要注意內容的充實,以及資料的整理與分類,避免造成學習者的負擔,人性化的操作介面可以使學習效果更好。由於網路頻寬的限制,對於圖檔、JAVA及CGI的使用應該要謹慎,以免影響學習者的進度。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所謂「行動研究」是指情境的參與者(如:老師)基於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行有系統的研究,確實瞭解問題的癥結,並進一步採取有效的行動方案,進而促成實際問題的解決,這是一種以「研究」(知)和行動(行)結合方法。

(一)行動研究法應具備下列三項特徵(廖鳳池,民79):

1.行動研究結合人們對於實際問題所求解答的願望來進行。

2.行動研究通常是在實地的社區情境中執行,而非在隔絕的實驗室內實施。

3.行動研究在每一個行動步驟採行之前及之後進行態度及行為的測量,用以確定該行動的成敗

(二)課程行動研究的程序(陳美如,民85):

1.確認、澄清問題

2.需求、評估、情境分析

3.形成解決方案的假設

4.發展行動計畫

5.執行行動計畫

6.行動計畫研究與評鑑

7.對所採行動的思考、解釋與瞭解

8.行動結果的紀錄與傳播

9.修訂計畫實施第二循環的行動

勒溫『行動研究』的實施步驟

二、研究對象

對象:為人父母者、教師及對親職教育有興趣者

年齡:不限

性別:男女均可

語系:中文

先決條件:會使用網路上的WWW

三、研究工具

(一)配合研究目的,本研究用以蒐集資料的工具主要為自行設計製作的全球資訊網頁『大手牽小手』網站,以定期更新、觀察、收集使用者回饋與意見交流、討論作為研究依據。

(二)利用電子郵件或網站上的回饋量表供使用者填寫,一來作為使用者自行檢驗的工具,一來作為網站改進的依據。

四、研究步驟

由於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全球資訊網上推廣親職教育的成效,故在資料蒐集上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個階段:於網路上搜尋、觀察關於遠距教學、親子教育和親職教育的網站,並對網站內容作一評比。

第二階段:利用第一階段所蒐集、彙整的資料作為理論依據,自行設計製作一親職教育教學網頁。

第三階段:定期於網路上更新資料、與使用者互動、觀察使用情形、針對使用者的意見加以改進或尋求解決。

肆、研究過程實錄

第一階段:準備工作

【內容架構】

1.從相關研究中來提出所支持建議,避免使用主觀的看法。

2.網頁的製作要分頭進行搜尋的工作,一面搜尋相關資料、一面邀請專家提供協助。

3.採主題式,邀請不同的專家給予建議。

4.參考教務處所做教學評鑑表來評鑑網頁效果。

5.所提供資料性質:教科書、文章、研究報告、諮詢服務信箱、新聞報導(網羅新聞):可搜尋報紙、國家圖書館的博碩士論文、bbs或利用「網路新聞論壇」openfind、加上下拉式選單的搜尋引擎連結

【版面設計】

1.導覽列固定放在一處,放在上面或下面,亦可選擇有框或無框。

2.相關網站的介紹要將之分類,並針對每一網站作特色介紹

3.每一頁都需給予title名稱,方便搜尋引擎的搜尋

4.線上討論室、聊天室,需訂定交談禮節和使用規則。

5.留言版似BBS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張貼佈告、留言

6.意見反應表:先草擬題目,設計誘因增加使用機會。亦需設計謝函來答謝提供意見者。

7.締結姊妹站:GNA(全球網路學會):將此網站列入課程內

8.至各大搜尋引擎登錄、宣傳

9.上網查詢:專案式網頁製作軟體(蓮花公司),學校超值包或者試用版

【教學課程】

1.兒童發展、行為、認知(學習、智力)發展、情感(情緒管理、人際關係、壓力處理)發展、動作技能(席為、習慣、生活、讀書方法)發展

2.父母效能訓練(管教態度)

將朱進財老師的「創意父母」、相關調查研究、書、論文、理論基礎、研究論文的摘要要放上去,需註明出處。

【專家群】

1.可針對大多數人關心的議題,請專家作一建議與答覆。

2.諮詢信箱採親切實際、親切的語言如「林哥哥信箱」等等。提供家長E-mail問題,要保護發問者的真實姓名,只針對問題作一答覆,並將問題及答覆放在網頁上,並不公開其姓名。

3.預計網羅之專家群

1)朱進財老師:創意的父母、親子教育調查研究論文

2)陳慶福老師:親子情緒管理

3)鄭耀男:偏差行為研究、高雄市國小老師、高師大教育研究

【研究方法與原則】

1.利用網際網路豐富的資源

2.遠距學習

3.傳播親子教育理念

4.與使用者有意見溝通機會

5.讓親子有共同參與機會

6.評估初步成效

7.原則:

1)互動性:BBS、電子布告欄、留言版

2)參與性:線上討論、專家的話

3)安全性:本身資料的安全性、固定的會員

4)注意性:是否能讓他人注意到這個網站

5)擴充性:資料是否可以不斷的擴充

6)開放性:每個人都可以順利上到這麼網站,或另有限制

8.行動研究,以解決問題為旨。:主動地EMAIL給學者專家,希望他們提供意見,

9.資料搜尋結果分析

10.論文題目:「網際網路在親職教育推廣上的應用之研究」

11.問卷設計方向:可進入性(方便性)、可利用性(資料)、有效性(是否有收穫)、有效果。

【資料收集】

1.「教學課程」中的文章,來源有「人本基金會的電子報」、「教授曾寫過的文章」、「其它同學的報告」及「他人文章的改寫或摘要」。其中有教育部訓育司的所編的家長手冊,裡面有許多文章,我們可以透過連結的方式來呈現。

2.「專家的話」中的專家,要事先瞭解教授們的專長,再聘請他們為我們解答哪一方面的問題。

3.「親子遊戲」要先收集哪些兒童網站有這些資源,以便製作網頁時可以加以分類。

4.「親子活動」、「相關網站」、「好康介紹」、「諮詢機構」都必須在網路上收集許多資料,才能將網頁加以分類整理。

5.「免費網頁空間的搜尋與比對」:透過PC Home雜誌的介紹,我們選擇了Tripod這個網站提供的免費網頁空間(見附錄一),因為此公司提供許多功能,如FTPFrontpage支援及支援CGI程式,而且網頁空間有11MB,雖然有視窗廣告,但不至於影響太多。

第二階段:製作過程

【網站設計】

1.網頁視窗以網路上最常使用的規格800×600

2.網站名稱「大手牽小手」的定案

3.首頁設計是以網頁內容宣告為主旨,為使使用者能在進入網頁前對本站的建構理念有初步瞭解,刻意設計「親職教育」與「隨選課程」的名詞解釋。務達網際網路多元的特性。

4.首頁Title圖片的設計理念,為配合網站名稱「大手牽小手」的旨意,以小孩的手牽著父母的手來呈現自然流露的親情。

5.計數器為中山大學所提供的免費程式

6.首頁直接鍊結到本站介紹,針對本站所提供的資料、服務作一簡單的內容特色介紹,也可直接從分類表直接連結到該網頁。

7.為避免視窗過於狹隘,不採用頁框,只做網頁內容選項的導覽列在各頁的最上頭。

8.為避免傳輸速度受圖片影響,網頁內只放一些小圖和分隔線、E-mail的圖示、自製的背景圖片、LOGO動畫,並儘可能將圖檔減肥。但卻導致圖片的精緻度大受影響。

【各項分類的內容設計】

1.「教學課程」的分類乃是以所蒐集到的文章資料為主要原則,參考相關親職教育文獻分類而成,但並不恰當。

2.「教學課程」的內容由於尚無法蒐集到相關教授的文章、自己也無法及時修改文章,而且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故以網路上能搜尋到的文章鍊結為整個內容資料,待日後再更新。根據一些國外案例,文章必須要完整呈現(不能只在自己的一小塊頁框出現),而且連結時要註明出處,以免涉及違法。

3.「專家的話」只邀請朱進財老師及陳慶福老師,故暫放兩人的相關資料,待開學後再行邀請高敬文老師、邱珍婉老師及張英鵬老師針對其各所專長的領域加入本站陣容,使本站的諮詢服務能擴充到各個領域,亦可解決現行親職教育人力資源不足及缺乏專業人員的缺點。

4.「親子遊戲」預計提供兩類活動,一是網路上進行的親子遊戲,供親子交流,一是提供家居可進行的親子小活動。第二種由於時間的關係,尚無法整理出系統性的活動,故暫不提供。

5.「活動快報」除提供固定機構網頁鍊結的活動查詢外,預計於每月初定時更新全省當月的大型活動報導。

6.「好康介紹」則是欲以相關親職教育的書籍、雜誌、電子報等作一介紹、提供使用者另一類知識資訊的來源。

7.「網路BBS」的選定,因碰巧台南縣教育局的免費留言版暫停申請,故只好暫以「李俊儒」所提供的留言版使用,但由留言只能100字內的限定。

8.「諮詢機構」:利用先前蒐集的資料,對於一些與親職教育相關的機構來做介紹

9.「自我評量」:提供一些量表,讓家長在參考本站所提供的資料後,加以實踐於與子女的互動中,在利用量表來檢視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

10.「線上討論」:旨在提供使用者有網上互相交換意見的機會。

11.「意見回饋」:以問卷的形式,希望網友能給予回饋,問卷是以E-mail的方式寄回。

【登錄】

1.到各大搜尋引擎站登錄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手法,我們曾經到KimoYahooToget、夢想家、蕃薯藤、怪獸、蓋世、哇塞等搜尋引擎站。

2.登錄的網站簡介如下:關於親職教育、親子教育的隨選課程網站,內容有專家的話、教學課程、相關網站、網路BBS、活動快報、親子遊戲、線上討論、自我評量、意見回饋、好康介紹、諮詢機構等。

3.登錄時,必須注意自己的簡介,通常他人利用搜尋引擎尋找的關鍵字,都是從簡介中搜尋,比如說,我們有寫到「親職教育、親子教育」,如果他人尋找這兩個關鍵詞,就會找到我們的網站。

第三階段:隨時觀察並修正

【線上討論】

線上討論的傳輸速度太慢,因為是鍊結國外網站,搜尋看看可有其他替代方案。由於免費的線上討論區非常少,因此先使用Xoom公司所提供的線上討論功能,但因為速度太慢,所以又改成Beseen公司所提供的線上討論功能。但進入線上討論,必須先在Beseen註冊,容易因此而阻擋他人進入「線上討論」的意願

【專家的話】

1)應請專家針對親職教育作一小段演說,以聲音檔的方式呈現或以文字畫面呈現,會比只是鍊結該專家的研究背景來的有意義。聲音檔的壓縮可以用mp3的模式的壓縮

2)但是,我們採用了網路上較常用的Realplayer檔,因為這種檔案可以呼叫外掛程式,可以即時播放,符合網路上即時性的原則,而且在Windows98中也附有此種格式的播放軟體,所以這種格式接受程度可能較高,但問題在於某些免費空間沒有支援此種檔案格式,所以經過多方測試的結果,在台灣的TacocityHello兩家提供免費空間的公司提供此項服務。

3)因此邀請朱進財老師老師錄音(約420秒),轉換成RA檔約634KB。也邀請張英鵬老師錄音(約410秒),轉換成RA檔約600KB

4)在回答網友的問題時,最好用「大手牽小手 親職教育諮詢服務組」。另外技術層面則用「大手牽小手 親職教育研究開發群」的名稱。

【教學課程】

◎第一次分類

*孩子的發展: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

*父母的角色:角色的認識、教育態度、觀念啟發、婚姻狀況

*教養方法與態度:親子關係、親子溝通、兩性教育、對孩子的輔導與協助

*家庭管理:家庭生活的安排、家庭氣氛的營造

*學校生活:與學校的合作、與教師的合作

*相關法令:相關法令的瞭解

*相關新聞:相關新聞搜尋

以上的分類過於籠統,且彼此間互有重疊的地方,可考慮以下列方式區分:在文字選擇時,儘可能以顯而易懂的字句為標題:

◎第二次分類

*孩子的發展(不列生、心理,只以細目來呈現):(1)生理:視力、體重的發展、營養衛生、速食、素食。(2)心理: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人格發展

*父母的角色(親職、職能介紹):保護者、照顧者、養育者、支持者、環境布置者、啟發者、示範者、教者

*教養態度與方法:(1)親子溝通…..

*父母親的效能訓練:自我成長、自我訓練

*與社會合作:(1)親師合作(2)與社區合作

*相關法律

*相關新聞:要告訴網友如何搜尋,如輸入哪些關鍵詞,最好能舉例說明

最好蒐集一些理論的東西或相關論文研究來支持,如人際溝通分析(TA)理論,可以用來做人際關係訓練;後設認知的指導、情緒管理、創造思考的激發、智慧的發展、動作技能的提升等,約以4-5字為標題,不要太長。為了美觀,分類項目裡,文章的數目最好不要差太多。

◎第三次分類

教學分類以親職教育(曾嫦嫦)的那本書來分或親職教育的原理與實務(林家興)的那一本皆可,不過以曾嫦嫦的那一本可能比較符合我們所欲呈現的領域。

◎第四次分類

1)採用主題式網頁內容呈現:約一個月變換一次主題文章,其餘的則以資料庫方式供有興趣者瀏覽,以解決文章過於龐雜。但最好有研究來支持,可以將研究摘要寫出。

2)資料庫:參考親職教育(曾嫦嫦)及親職教育的原理與實務(林家興)的分類方法。

3)文章內容方面,人本電子報後來同意轉載,但必須要註明出處,我們也陸續得到一些教授的文章,內容逐漸充實起來。

【好康介紹】

老師書籍介紹:1.曾嫦嫦 親職教育 2.信誼基金會 「與年輕媽媽聊天」,最好寫個書的簡單介紹(推薦書目)

【討論群組】

1)原名為網路BBS乃指電子布告欄,是可隨意公開張貼任何訊息,但本網站要求要相關親職教育,故要改名字,如Netnews、或「討論群體」等有主題式討論限制的名稱會比較適合,目前定名為討論群組。

2)網路BBS的成效不彰,應再想辦法吸引人,而且希望可以使用自己的CGI,比較能夠控制突發狀況,但是各個提供免費空間的公司之作業平台不同,不容易上手,所以還是申請其它的免費討論群組

3)後來改為使用Taconet所提供的討論群組功能,但為了方便討論群組的管理,所以又改為「台東縣網路中心」所提供的功能,而且其提供之討論群組,可以讓他人一次就看到全文,不只是標題,不會因為標題與內容不符,而花大量時間瀏覽。

【論文的寫法】

將和老師的討論、指導、實驗、修改、建議、效果如何、包括中間的處理過程作一記錄呈現。

【版面設計】

可以參考其他「入口網站(Portal site)」的設計、思考為何會被選為首頁,以便做為首頁改版的參考。我們已將首頁改版,變得比較美觀,且我們也盡量將首頁的圖檔減肥。但是因為有較多的圖檔,所以呈現速度仍較慢。

【宣傳】

除了在搜尋引擎的網站登錄外,也可以投稿到報社,將自己的設站理念、構想、操作方法等做一介紹。或E-mail給各師院初教系、科技大學等,也是一種宣傳的模式。

【計數器】

原本是用中山大學所提供的免費計數器,但此計數器已經變成「限教育用(.edu)」,所以我們又改為使用黎明工專的免費計數器。

【評鑑】

本站曾送至sinaCool!網(華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評鑑是否能夠放到此站之搜尋引擎,可惜未能如願。在初選審查部分沒有問題,但在複審時,卻因網站的畫面設計未達標準而未能如願。因此網站如何重新設計,以吸引更多網友蒞臨,也是未來的目標之一。(見附錄三)

【鏈結通知】

協和國際多媒體,來信通知想要鏈結我們的網站,證實我們的網站內容是具有可看性。(見附錄五)

【突發狀況】

將圖書館閉關的變數列入優先考量、先將所需的書籍借出。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從二月三十一日至四月底,至今約二個月的時間,其間大概有三千多人上網瀏覽過「大手牽小手」網站,收到一封「回饋意見表」,三封網友所提出的問題。

從計數器的人數來看,一天平均有百人上站,這表示大家對於親職教育網站有極大的需求,但是在內容、互動方面的需求因缺乏網友回饋,所以暫時無從得知。

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探討在網際網路上推廣親職教育的成效,研究工具當然也是利用網路來進行,但是如何吸引上站的人填寫意見回饋表,做為研究的依據,是一大困難。通常贈送東西是網路上慣用的手法,但是如果宣傳如果能更生動應該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

不過在「專家的話」—個案問題解決服務方面,似乎有不錯的回應,這是否代表著使用者有這方面的需求。當然我們所提供的內容仍不夠充實,還有可再擴充的空間,但網友也有這方面的需要,如果累積了一定的問題,或許將來會推出「Q&A」的服務,提供網友更多資訊,成效會更為顯著。

雖然在華淵公司的評鑑上,雖然版面設計未達標準,但是協和國際多媒體的鏈結通知,卻給我們打了一劑強心針,證明此網站的內容仍具有可看性。

二、限制

(一)由於我們沒有大量經費可以購買網頁空間,所以必須使用一些免費的網頁空間,但是必須有所限制,如網頁空間的大小、CGI程式的使用權限等。雖然可以申請多家的免費空間,但是卻造成維護網站上的困擾。

(二)我們並非在各方面都非常專精,所以在製作網頁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如美工設計、CGI程式及Java語言等,都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忙。

(三)親職教育包括婚姻、家庭、子女等,範圍十分廣大,每一個類別都可以成為獨立的研究範疇,因此,各類相關的人力資源必須足夠,才有辦法提供較完整的服務。

(四)資料庫分類十分繁雜,因為親職教育範圍太廣,文章種類繁多,如果分類的範圍太廣,則顯得粗糙;若分的太細,反給人雜亂無章的感覺。

三、未來的方向與建議

(一)有關的政府組織、機構,可以建構類似的網站,提供團隊式的服務,以合作的方式提供不同個案特殊需求的解答,而且這種網站的資源豐富,可以更有效率的提供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即時服務。

(二)若是私人要做類似的網頁,則建議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最好是個個都學有專精,可以分為資料組、美工組、程式設計組,這樣做出來的效果會更好。

(三)若日後有心繼續從事網際網路與親職教育結合這方面的研究,由於親職教育涵蓋的範圍很廣,最好從中找一主題做細部、深入的研究(如親子溝通、家庭互動等)。

(四)教學課程裡的資料可能會過於龐雜,使得使用者手足無措,如果能提供站內搜尋(如:相關字、模糊搜尋等)的服務,能更提升資料的可利用性。

(五)在網路上,有很多呈現內容的方式,包括聲音、影像、文字.等,如果能提供多樣性的選擇,不僅較具吸引力、競爭力,也容易達到想要的目標。

(六)一個網站會受歡迎有幾個要素,第一、內容豐富;第二、資料更新快速;第三、版面設計符合人性化(吸引力、方便操作等);第四、網頁下載快速。如果把握這幾個要點,就能設計出受歡迎的網站。

參考資料

(一)書目:

◎曾嫦娥、蘇淑貞、劉瓊瑛、施欣欣、張秀如、溫世真(1996),親職教育,台北 匯華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Lary Long,Nancy Long;黃思明譯(1998.10),計算機概論,台北市 普林帝斯霍爾

(二)期刊論文:

◎謝淵傑、宋明弘、張雲景(民84),我國全球資訊網(WWW)使用現況與未來發展之方向。載於 TANET95研討會 論文集。台北 中央大學 s42-s45頁

◎胡坤濱(民83.6),親職教育實施的現況與困難,屏東師院「幼稚園推展親職教育」學術研討會實錄,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出版,136-137頁

◎黃天佑(民85.03)電腦網路對教學的影響,屏東師院科學教育期刊,第三期,21-24頁

◎陶振超(民85.08)誰在使用WWW—台灣地區WWW使用者調查結果報告,資訊與電腦,193期,62 - 67

(三)報紙

社評(民88.3.23),改善親子關係,加強親子互動,民生報 第二版

(四)網路資源

http://spring.nii.nchc.gov.tw/Remote-Edu/


回到

[ Cybersity-I Love U]

[園丁的話] [校園新聞] [學校圖幟] [先逛逛再決定}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教學評鑑] [給學校一些建議]
[圖書館與資料庫] [博物館] [親子專欄] [跨系選修] [學術交流] [姊妹學校] [誠徵志工] [校園安全]
[校園留言板] [校園討論區][測驗中心] [民意調查][資料庫管理][放映室] [學生作品] [共享軟體]
[知心時間][購物][出去走走]

[首頁]


登錄首頁

我們一家都是人


搜尋引擎

Nova - Hinet - Seednet - Yahoo - YamWeb - Openfind - Sina - GAIS - Kimo - Toget - UniverFair -
Index
- Sinica - askERIC - Alta Vista - Open Text - WebCrawler - Lycos - Infoseek - Search -
Njstar
- Imesetup - Trend - Zlock - Webster -
Cybersity


My Message Board

寫信給我喔!

Copyright by Jerry Chu

(Created: March 14, 1997 Updated: 12.07.1999)

Yahoo! GeoCiti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