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契弟訓練班】

 

在現代生活中,人們一味地要求自己去競爭去表現,要自己不顧一切地去取得,這是一種錯誤短視的現象;也可以說它是在社會轉型期間所產生的一種過渡期的現象。在這短暫的過渡時期裡,人們為了急於有所表現,得到快速的成功,因而只以搶到別人前頭為勝利,有時即使對社會造成消極影響也在所不計。這種對爭先的重視,使得人人感到自己在孤軍作戰,而周圍都是敵人。現代人所謂的競爭,就是稱肯定了環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存的敵手;所謂的成功,就是「你搶到了,而別人沒有搶到」。相形之下,所謂的失敗,也就是在一場短暫而又不見得有意義的爭搶之中,那眼明手快的搶到了,而你卻沒有搶到。並不尋求那搶的東西是鑽石還是糞土,搶的本身即為目的。一次又一次,一波又一波,盲目地爭搶,就判定了所謂的優劣與成敗。

這種爭先恐後、迫不及待,往往使人陷於浮躁之中,使人很難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所面臨的比賽;它總共全程多少?自己都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才能跑完全程?人一旦丟失了起碼的耐心就變得可笑又可悲。

中國傳統教育不鼓勵人們搶先和表現,古人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俗話說:「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肚」等等,其中固然會在這講求立即效果的現代風氣下,壤人表面上好像吃了虧,但其中也蘊含著很值得吸納的智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