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旅途上,不如意事情都會影響人的情緒。無論事情錯或對,當事者往往遭別人作奇視眼光對待,甚至形容戲班堛漱p生,演技出色,精彩絕倫,博人同情。或許需要花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才能擺脫「受人影響」的包袱。面對問責的時候,很多人都懂得怎樣運用文字、語言、肢體動作去影響別人的觀感,更多人則一生被旁人影響,埋沒自己的尊嚴和良知。要逃避一件必須面對的事,實在太容易了,只要隨便加一個藉口,就可以為自己的行為作一個解脫。週邊這類人實在很多,至於到底是不是真的沒有良知?真的與上司同事合不來?真的不喜歡?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人問個究竟,責任何在,誰人癆i,他能夠給對方一個完整的答案:「獨善其身、責無旁貸。」
當事者討厭經常逃避的人,但很不幸,今天這個社會奡N是充斥茠F躲西藏、毫無膽量、只愛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的人,其實,他們內心裡最明白不過,所有理直氣壯的理由都只不過是籍口,所有他們認為事實的都只不過是假象,真相是:我們有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去面對事實的挑戰、去承擔一切的後果。「問心無愧」也只不過是逃避責任其中一個藉口。
於是,他們只要工作稍有不如意,就會立即想個美麗的藉口去逃避:「是別人的錯,不是自己的錯。」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週邊工作者的這種逃避的態度,正正是從一班今天在大機構上自以為有名譽、有地位、有經驗的督導員身上學習得來的。